【同心共创文明城】北碚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绿色答案-北碚新闻网 北碚新闻网
网站飘红

【同心共创文明城】北碚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绿色答案

编辑: 王禹尧 2025-10-30 15:13:51

近年来,北碚区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,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,为打造超大城市城乡融合示范区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北碚样本”。

生态优先

筑牢城市绿色根基

111.jpg
113.jpg

秋日的缙云山,层林渐染,云雾缭绕,步道蜿蜒其间,市民游客徜徉于自然之中,感受山水之间的静谧与生机。近年来,北碚区深入实施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、扎实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“后半篇文章”,累计实施生态修复77.4万平方米,带动环山区域32个文旅休闲项目落地,实现从生态守护到价值转化的良性循环。

缙云山的绿色蝶变,已成为北碚最亮眼的生态名片。以此为契机,北碚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,不断拓展绿色发展路径:温泉度假、乡村民宿、研学旅游等生态文旅产业蓬勃发展,推动自然资源向发展动能转化。

其中,重庆川江建材有限公司在北碚区政府引导鼓励下关停矿山,并对废弃矿坑进行生态修复。据介绍,该企业2001年在静观镇中华村流转了几百亩山地进行石灰石开采。经过十余年的开采,山头被挖掉一大半,形成近300亩的裸露矿坑,矿区周边的农房、农作物常年蒙着一层灰土。

关停矿山后,业主周松流转周边土地300余亩用于果树种植、修复生态,并打造了颇具特色的既白民宿。几年间,两万余株桃树、李树在矿坑扎下根,矿山变青山,矿区变景区,年营收超400万元,成为废弃矿山到苍翠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“两山”转化典范。

此外,北碚依托“山、水、峡、城”相融的自然特质,充分利用梁滩河、马鞍溪、温塘峡等天然绿廊,打造了总长约28.8公里的碚城绿道,串联了卢作孚纪念馆、金刚碑、北温泉等丰富的人文景点。绿道沿线设置数十条连接道与城市紧密衔接,与沿线公园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主要绿地体系,为市民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休闲游娱场所,让绿色资源与城市服务深度融合。

城市更新

重塑空间发展格局

图片
115.jpeg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碚区投入约154亿元推进城市更新,建成运营偏岩老街、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等6个项目,南京路、毛背沱等125个老旧小区完成更新改造,总面积达258万平方米。采煤沉陷区天府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在建。

位于北碚金刀峡镇的偏岩古镇始建于清顺治年间,距今有300多年历史,2007年获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是颇受市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。

但由于年代久远,古镇内部分房屋年久失修,街道、管网也严重老化。为此,北碚区编制了《偏岩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保护修缮实施方案》,对古镇老街进行更新提升打造。

据了解,偏岩老街城市更新项目以保护和传承为核心,以生态涵养为目的,最大限度保留本底资源;同时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法,对老街的27栋危房进行解危改造;还新建了停车场、公厕、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。

为进一步活化利用古镇文旅资源,在对古镇老街进行更新改造的基础上,北碚区相关部门联合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巴渝特色文旅古镇IP。古镇老街实现了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管理、集中营运,改变以往村民各自“吆喝”、粗放经营的状况,整体业态都上了一个档次。

截至目前,偏岩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并入选2024年中共重庆市委改革办第二批基层典型案例。

从生态保护到城市更新,北碚区以系统性思维高标准打造超大城市城乡融合示范区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,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贡献了北碚智慧。

承办:重庆市北碚区融媒体中心

地址:重庆市北碚区南京路6号 电话:89869866

渝ICP备20009952号-4

渝网信许可证编号:232014001

技术支持:华龙网
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202119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0120210013

网络谣言和违法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(023)68863456